本站首页 | 文件汇编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党办概况 | 规章制度 | 岗位职责 | 学院主页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文件汇编>>文件汇编>>正文
 
贵阳中医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6-10-31 10:31 党办 
十一五”时期是实现学院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学院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机遇期。为增强发展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结合学院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我院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科教兴黔和高校大扩招等机遇,努力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十五”末,我院在校本专科生数比“九五”末增长2.7倍,硕士研究生数比“九五”末增长8.7倍。“十五”期间,培养本专科生5000余名,每年毕业生就业率85%以上。培养硕士研究生139名,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2.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十五”期间,校园面积从130亩扩大到277.7亩;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比“九五”末增长近2倍;教学经费增长近5倍;可支配的科研经费增长8.2倍;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增长1.5倍学生宿舍面积增长2.2倍。馆藏图书文献资源总量(含电子图书)达83.82万册(种),校园绿化面积近2万平方米,校园网络覆盖率已达100%。

3.办学结构日趋合理。建立了一批新专业,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部分专业实行缓招或停招,本科专业调整率达50%。现有专业9个,比“九五”末增加3个学科专业覆盖了全部中医药学科并涉及理、工、法等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硕士学位授权点从6个上升到11个,并获得了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办学资格和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4.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十五”期间,通过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了教学监控体系,巩固和扩大了教学实习基地。“双基”实验室、“两课”建设、体育课建设等顺利通过评估,取得了一批教学成果,编写出版了一批教材。

5.学科、人才建设步伐加快。“十五”期间,学院建成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其中“中药生药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西部重点建设学科。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中药生药学重点实验室”1个。建成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和省级中药制剂工程研究中心。全院(不含一、二附院)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158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名,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省管专家4名,学科带头人10名,中青年学术骨干21名,人才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明显改善。

6.科研实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学院教师发表并被“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论文2000余篇,学术专著42部,获发明专利2项(另有4项进入实质性受理阶段)。科研课题获省部级奖项8项,其中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等专项研究653项。广泛开展横向联合,研发和技术支持的中药(含苗族药)新药数十个。与企业共签订技术合同100余项,合同金额近千万元。

7.医院效益大幅提升。“十五”期间,两所附院发展迅速,均跨入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行列。“十五”末,一附院经济收入比“九五”末增长77%,二附院经济收入比“九五”末增长60%,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攀升。

8.党建工作成绩斐然。“十五”期间,学院党委扎实开展“三个代表”的学习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了对统战、工会、共青团等工作的领导,被评为省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和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在省委教育工委的两次党总支党建工作评估中均获优秀

(二)存在问题

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学院的办学思路更加明确,办学水平稳步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尤其是在省教育厅组织的省属重点大学遴选中获第三名,被省政府批准进入 “省级重点支持建设高等院校”行列后,必将为实现学院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事业的发展,我们还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我院经济实力仍然较弱,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校园面积狭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的状况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改变;二是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还要加大力度,科研水平亟待提升;三是教学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教学管理还要加强,教学改革还要深化,教学质量还要明显提高;四是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两所附院的竞争实力和经济效益还需进一步提高;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还没有完全到位,“三育人”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六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还需不断加强,活动方式、工作方法还需按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进一步加以改进。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院上下高度重视,采取有力的措施和办法,在“十一五”期间切实加以解决。

二、办学指导思想、发展思路、目标、定位和特色

(一)办学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守国家法律确定的基本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承发展民族医药,面向地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医药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全面参与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努力为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1.发展思路

积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国内外竞争的需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革为先导,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为主要措施,始终注重巩固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学科建设、人才建设为龙头,加强科研工作和医疗工作,进一步全面提高办学实力、办学水平。以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突出重点、实施错位竞争为主要方法,力争健康、快速发展。推动素质教育,鼓励支持创新,走内涵发展道路,努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近期内要切实注重和实现“一个适应,两个转变”,即认清形势,跟上发展,努力适应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全面参与社会主义健康事业建设和发展;认真贯彻落实高等教育“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院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的观念,加大工作措施和力度,实现从扩大办学规模到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转变;提高认识,狠抓不足,实现从重视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到更加注重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建设和科研建设等软件建设的转变。

2.总体目标

经过5-10年的努力,把我院办成一所办学层次较为齐全,学科、专业结构合理,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支撑,办学水平、质量较高,优势特色明显,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总体水平在省内领先,在西部地区处于先进行列,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普通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

(三)办学定位

1. 目标定位:总体水平在省内领先,在西部地区处于先进行列,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普通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

2. 类型定位:教学型。

3. 学科定位: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突出特色和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

4.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专科教育。

5. 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及相关人才。

6.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贵州,面向全国,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全面参与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四)办学特色

推进“特色建校”战略。继承发展民族医药,培养民族医药人才,进一步突出民族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特色,坚持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己任,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三、发展重点

(一)人才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2010年,培养(或引进)10名左右能够引领学科发展、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者。专任教师数达到500人以上,生师比达161以下,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稳定在40%左右,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不低于5%),学科带头人达到15名左右,中青年学术骨干达到50名以上,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业务精湛、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2.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干部“四化”建设,注重管理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切实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管理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管理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形成以“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责任管理”为主要特点的管理制度体系。

3.实验人员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实验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到2010年,每年补充一定数量的硕士以上学历、业务能力较强的专职实验人员,实验人员中的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达到343,形成一支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结构合理、适应需要的稳定的实验人员队伍。

(二)办学规模及专业调整

1.办学规模

稳步扩大办学规模。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控制在8000人以内,其中本科生6700人左右,研究生550人左右,高职大专生750人左右。

 

1:办学规模状况表

分类

2005年

预计“十一五”期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在校研究生数

344

430

490

540

550

550

在校本科生数

4479

4800

5200

5800

6200

6700

在校高职大专生数

1002

600

650

700

700

750

在校学生总数

5825

5830

6340

7040

7450

8000

 

2.专业调整

优化专业结构,以适应贵州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在原有基础上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新办3~5个专业,同时从2006年开始停止或暂时停止社会需求不好或不明晰的专业招生,其它各专业招生计划的增减应根据生源情况及就业市场需求而定。“十一五”期间,我院专业总数保持在10个左右,要切实加强骨干专业尤其是主干专业中优势、特色专业和新办专业建设,建成3~5个本科品牌专业。

(三)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要进一步贯彻落实《贵阳中医学院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工作的意见》,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以下工作。

1.加大投入

“十一五”期间,生均设备费达到10000元,同时要确保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用于教学实验室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新办专业建设、教材建设、教研室建设、体育设施建设等教学建设的经费投入,对教学改革项目在经费上给予倾斜,逐年增加课程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的建设经费。

2.强化管理

启用“教务管理软件”,实现对全院学生的学籍、注册、课程、教学计划、考试成绩、教学信息的管理。从毕业研究生中选拔德才兼备者充实教务处和系部教学管理队伍,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管理队伍。规范“三级听课制度”,加强督导专家组督导制度,认真执行“升留级制度”,进一步加强考风考纪工作,努力构建“诚信校园”。坚持日常教学检查与重点专项检查相结合,完善教学评估制度,健全和完善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努力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中,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中。

3.深化改革

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力度,尤其在外语教学、实践教学、教考分离、选修课改革方面要有强有力举措。加强对教学改革的立项及成果申报力度,“十一五”期间要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到2010年,力争获锝省级教学成果奖4~6项,新增省级精品课2~4门,建设30门以上院级精品课,建设有特色的教学实验室5个。加强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全国规划教材的编写,对担任其主编、副主编的教师给予奖励,提高我院学术知名度。要逐年提高多媒体授课比例,2007年底以前我院多媒体授课率要达到总学时数的30%以上。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科学研究

科研工作要切实向纵深发展。要进一步贯彻落实《贵阳中医学院关于改进和加强科研工作的意见》,加大科研投入,改善科研条件,理顺科研体制,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调动全院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进一步利用好贵州省中医药研究院的良好社会影响,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和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争取获得省级以上等高级别的科研奖项,争取发表核心杂志以上的高质量科研论文,争取出更多的标志性成果,使我院的整体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并以科研工作为龙头,全面提高我院的办学水平、办学实力。

2010年,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生药学”建设,完成省中药现代化项目“中药药理临床基地”建设,完成省级重点实验室“中药生药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完成省级重点研究中心“中药制剂研究开发中心”的建设,争取建成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合作建立的活体高通量中药筛选中心。

“十一五”期间,以中医、中药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针灸推拿学等学科为重点,瞄准学科发展的前沿,争取获得省级以上等较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争取使其他基础较好的自然科学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在科研工作上取得明显进步。争取10个以上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个以上。获得200个以上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获得15项以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横向、纵向科研经费不低于4000万元。

 下一页 [1 2 3]
关闭窗口

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办公室  地址:贵阳市花溪大学城

                              电话:88233013  邮编:550025